2016年中国袜子市场现状分析及行业趋势
发布时间:2019-06-18
【概要描述】首先,全球袜子行业的地位和销售比较。袜子是生活的必需品。该行业规模庞大,已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2015年,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的欧洲数据)的消费规模分别为153.6亿美元、47.3亿美元、79.7亿美元和52.7亿美元。欧洲、美国和日本早前进入了工业稳定发展阶段,2001-2010年和2010-2015年的复合增长率均维持在0%-5%之间(不包括2010-2015年的日本)。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的袜子消费保持了快速增长。2001-2010年和2010-201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0.41%和10.20%。据预测,未来5年,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的袜子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7%、0.5%、3%和0.4%。日本是世界上对棉袜质量要求最高的国家,需求量很大。2012年,日本棉袜消费量为13.37亿双,国内生产1.9亿双,比2011年低6.39%;进口的棉袜数量占其消费量的85.99%,比2011年增加了0.29个百分点。日本棉袜的国内产量逐年下降,但进口数量与消费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从中国进口的数量占进口总量的85%以上。全球的吸金中心已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全球的吸金中心从美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转移到日本、韩国和台湾。后来,它转向了中国、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低成本生产。的国家。目前的袜子竞争格局主要以中国、土耳其和意大利为代表。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完整的纺织和服装产业链优势,但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停滞,劳动力成本高企,未来将从制造业中心转移到高端制造业和研发中心。土耳其正处于欧洲地理位置的边缘,但其生产能力却跟不上需求、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劳动力的不足,无法在未来加快制造业中心的建设。意大利是一个传统的纺织制造中心,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工艺。它在高端袜子生产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由于高企的劳动力价格,正逐渐转向高端的纺织和设备研发。以越南为代表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劳动力成本、税收和抵制贸易壁垒的优势。近年来,针织品产业已转移到越南和巴基斯坦,劳动力成本较低。特别是,新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会加快了这一进程。越南生产基地在劳动力成本和税收待遇方面的比较优势如下:中国与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和税收待遇比较。其次,分析了我国袜子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袜子的外部需求越来越弱,国内的针织品行业已经变得非常分散。高端产品制造的竞争压力小于低档次产品的竞争压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中国袜子面料的出口价值为59.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21%。考虑到TPP协定的影响,中国针织品公司的成本优势可能会消失,短期内出口将难以恢复。国内袜子企业竞争格局的具体表现:(1)行业分散化:大多数棉袜公司都是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它们分布在浙江、江苏和广东,未来一段时间内,情况还会继续。(2)低档产品:公司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技术落后、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3)中高端市场的竞争相对稳定:中高端市场的棉袜制造商数量较少,而我。
推荐新闻